close

小吳哥(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其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哥窟是十二世紀高棉全盛時期,由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又稱「太陽王」,花了35年的時間與國力,興建此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寺和國都。古時真臘只有祭祀建築用石建造,王宮則是木結構,鑲嵌金窗,宮殿頂部覆以鉛瓦和土瓦。但宮殿的木結構隨著時間流逝,如今早已風化無存,僅留下由當時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蘇耶跋摩二世設計的這座國廟,用來供奉毗濕奴,並命名為「毗濕奴神殿」。 


吳哥窟的整體佈局,從空中便可一目瞭然,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圍繞的建築就是吳哥寺的須彌山金字塔。在金字塔式的寺廟的最高層,可見矗立著五座寶塔,其中四個寶塔較小,坐落在四各角落,大寶塔巍然矗立正中,寶塔與寶塔之間連接迴廊;須彌山金剛壇的每一層都有迴廊環繞,是吳哥窟建築的特色。在藏經閣和寺廟之間,有一片荷塘,綻放各色荷花。





南、北方各有一座名為藏經閣的建築物





因為柬埔寨常遭受湄公河泛濫之災,吳哥許多古跡都建台基。到後來台基建築亦成為吳哥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圖片中吳哥窟第二三層的內院小藏經閣,也都有了台基。





迴廊建築是吳哥窟另一個突出的建築藝術特色,長長的走廊由數十根立柱一字排開,也添加空間上的節奏感,迴廊也出現墊高的台基建築特色。









吳哥窟的建築師巧妙地運用空間概念,長長迴廊顯示出空間深度感,不同層面的迴廊也呈現出透視重疊感,構造出層層高聳的建築;吳哥窟的外觀整體來看,呈現出一種龐然寬闊的建築之美。






吳哥窟之所以被稱為高棉建築藝術登峰造極之作,正因為它有機地融合了前期建築藝術中的寶塔、長廊、迴廊、祭壇等要素:寶塔和迴廊融合成為塔門迴廊,塔門迴廊又和祭壇融合為一體,堆疊成為有多層塔門迴廊的祭壇。





柬埔寨的沙岩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粉紅色的砂岩,質地堅硬,另一種是灰色砂岩,質地柔軟,容易風化剝落,也容易被植物根分裂。吳哥窟中常用的另一種建材是紅土石。紅土石是岩石經過熱帶炎熱氣候長時間風化,以致岩石中的可溶性礦物質流失,殘留不溶於水的氧化鐵和石英等礦物質而形成的多孔紅棕色岩石。在吳哥窟中,紅土石常用作台基的護牆,或用於鋪地、造堤和圍牆。 





吳哥窟頂層有五座寶塔,象徵印度神話中須彌山的五峰。吳哥窟的台基,也從早期平整的簡單台基,演化為富有藝術性的須彌座形式,簡潔卻雄偉。吳哥窟的台基周邊還圍繞著
4~5米高的石柱迴環畫廊,實屬建築中精湛之作。 







此建築中另一特色為幾乎呈現直角的石階,讓前來朝聖的僧侶們須抱以專心虔敬的心情,並以五體投地的方式拾階而上,以表達對神祇們的最高敬意。如今也讓前來觀光的旅人們體會當年真臘人民對此座國廟的膜拜心情。









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呈長方形如口字包圍中心建築,護城河外岸有砂岩矮圍欄圍繞。





看了吳哥窟偉大的建築,真的很佩服當年強盛的國力及人民投入的血汗,或許時間已飛逝,但相信歷史將永存柬國人民的心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ai888 的頭像
    guai888

    米米腸的快樂日誌

    guai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